首页>媒体报道

广州日报 | 高质量发展看广东广州:向“高”而攀 迎“新”而行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20日来源:测试所


在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安静的机房里值守着几位工作人员,新一代国产超级计算系统“天河·星逸”春节“不打烊”,持续以超级算力赋能千行百业;在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的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实验室,科研人员早已开工,从无数潜在光电催化材料中“千淘万漉”……这个春节假期里,广东、广州科研不放松,创新不停步。处处创新即景,都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如何让创新即景变为时代盛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随着春节假期进入尾声,更多科研人员、科教人才将回到岗位,从高校到实验室,从新型研发机构到科技企业,以更为充沛的干劲,向“高”而攀,迎“新”而行。

筑牢基石: 以“大装置”助推产业“大发展”

“中山大学,您已经进入高能非弹谱仪散射室……”“滴”一声刷卡声后,向右转动钥匙,厚重的混凝土盖子缓缓移开,揭开了“高能非弹谱仪”的神秘面纱。2023年11月12日,由中山大学与中国散裂中子源合作建设的高能直接几何非弹性中子散射飞行时间谱仪正式揭牌,填补了我国中高能非弹性中子散射的空白,中国科研人员从事相关研究不再需要奔赴海外。

曾经处处受制于人,如今摒弃“拿来主义”,我国科研人员在原始创新中打开源头活水,努力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放眼广东,以中国散裂中子源为代表的大科学装置“国之重器”相继落子,多层次实验室体系日益完善,277家面向产业需求建设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蓬勃发展。而在广州,助力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基础设施”也越发坚实。

“跃”向市场:让创新火花在广州率先点燃

“我国科技创新链尚不完整,0到1突破是科学或技术源头。4—6级是新成果新技术的转化研发和小试中试,这是科技创新链中我国最薄弱的环节。广纳院的使命,就是为国家科技创新链补4—6级研发的短板。”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广纳院)创始院长赵宇亮说。赵宇亮透露,2024年广纳院将与纳米医药、纳米器件和新材料领域来自全国的高校科研院所和11家龙头企业一起,共同创建上中下游全链条科技创新产业联合体,为广东广州乃至全国科技产业打造新的竞争力和持久动力。

在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王茤祥看来,颠覆性技术就是颠覆了某一领域主流产品和发展格局的战略技术,能改变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去年,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挂牌运作,着力引进国家乃至全球成熟度较高的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在广州落地转化。同年,广州获国家颠覆性技术项目第一批立项数居全国第二。

人才驱动:培育未来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

经济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是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支撑。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主力军,进一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聚焦到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认为,一方面要加强基础学科的教育,促进交叉培养,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另一方面,要深化研究生分类培养改革,在研究生培养践行“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双重使命。

作为广东高校“双子星”中的其中一颗,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双一流”建设和广州国际校区建设双轮驱动,初步走出了一条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子。“为深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学校刚刚出台了《华南理工大学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行动方案》,从项目、师资、机制等方面推进拔尖创新人才的有组织培养。”谈及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张立群信心满满。

“回看过去45年,广东、广州一直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列,在经历传统产业快速发展、形成较大经济体量之后,现在又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前列。”赵宇亮表示,那就是投资于教育、投资于人才,投资于科技,以获得高质量高技术,新知识新产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速提升科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来源: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原文报道链接:

广州日报数字报-向“高”而攀 迎“新”而行 (day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