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学普及>科普知识

云科普丨中药治疗 选择汤剂好还是丸剂好?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27日来源:测试所


中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几千年历史中为我国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剂型是中药的形态,即产品的最终体现形式,也是中药的临床应用形式,与中药的制法和服法密切相关。我国第一部系统性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载有除药酒以外的汤(饮)、丸、散、丹、涂剂等剂型。中医药传统剂型有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其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当属丸剂型与汤剂型的中药。都说丸剂便携易保存还不苦,是不是汤剂VS丸剂,丸剂完胜呢?

一、 汤剂 VS 丸剂

1.汤剂:汤剂是最古老的剂型,把药材放入适宜的容器中用水煎煮一定时间,去掉药渣即成汤剂。汤剂起源于商汤时期,由伊尹创造,并总结写成《汤液经》,至今仍是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


2.丸剂:药店或者医院80%的中成药都是丸剂, “丸”指圆粒状的药丸,丸剂是将原料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固体剂型。根据制备方法和辅料不同,丸剂又有水丸、蜜丸、糊丸、蜡丸和浓缩丸之分。

中国最早医籍《内经》即有“四乌骨-茹丸"的记载。早期的丸剂是在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历代中医在临床上都广泛应用,成为品种繁多,制备精巧、理论趋于完善的一个大剂型。


中医讲,汤者荡也,丸者缓也,汤剂较丸剂更易吸收、起效快、加减灵活、针对性强。所以,实证、急证,宜开汤剂。而丸剂受制作工艺影响(如添加多种粘合剂、揉搓捏制成丸等),释药缓慢,与汤剂相比则吸收较慢,药效持久。同时,因其释药缓慢的特点,丸剂还能起到能缓和毒性的作用。因此,虚证、缓证,宜开丸剂。(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丸剂有时也可用于救急。如心绞痛急性发作,可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或麝香保心丸,数分钟即可发挥止痛效果。)

除了药效上作用不同,丸剂还有便于服用、容易携带、耐储存、能减少苦味,减轻服药压力等优势。而汤剂需要煎煮,份量难以控制,往往一不小心就容易把水熬干;最后浓缩成一碗黑乎乎的苦涩汤药,令人叫苦连天。不过现在药房都有代煎的服务,让工作忙碌的人也能便捷的准时喝药。若实在没有条件熬制中药汤剂(比如经常出差人士及在校学生),在现代医学技术的支持下,也能实现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丸剂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剂型治疗效果不同,而不同的药性,当选择不同的剂型,才能起到其应有的治疗效果。《汤液本草·东垣先生用药心法》中记载“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缓也,不能速去之,其用药之舒缓而治之意也。”梁代陶弘景也指出:“又疾有宜服丸者,宜服散者,宜服汤者,宜服酒者,宜服膏者,亦兼参用,察病之源,以为其制耳。” 中医临床上应该针对不同的病症、人群及病情的轻重缓急选择合适的剂型来使用,才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疗效。

综上,丸剂 VS 汤剂,各有千秋!

一、 汤剂变身丸剂

不同于汤剂的取药、煎煮,丸剂的制备较为复杂,要经过处方、配料、磨粉、调药、和丸、干燥等流程。医生根据患者体质的不同与病情的需要给出处方,药师根据处方进行配料,药材加工炮制合格后进行磨粉,再加入熬炼好的蜂蜜或其他辅料进行调药,和成药团、搓条、和丸,最后进行干燥、包装,丸剂便制成啦。

历史上和近现代多有医家临证时,在以汤剂取效稳定一段时间后,将方药适当调整制成丸剂调服的例子。如:

桂枝茯苓汤&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丸加减汤剂治疗结节增生类疾病,取效后可在原方基础上加入三棱、莪术、鳖甲、土鳖虫等。具体可参考丁光迪、彭坚教授相关书籍。

左(右)归饮&左(右)归丸:补肾的左归丸、右归丸,张景岳在创方的同时有左归饮、右归饮。现在用于治疗肾虚腰痛、骨质疏松等。左归饮与左归丸均为纯补之剂,同治肾阴不足之证。然左归饮以纯甘壮水之品补益肝肾,适用于真阴不足之证,用于应急;左归丸则在滋阴之中又配以血肉有情之味及助阳之品,用于肾阴亏损较重者。

理冲汤&理冲丸 :张锡纯在创制理冲汤的同时创制了理冲丸,主治相同。方中减去了党参、白术、山药,加入了活血消症的水蛭,可作为汤剂转丸剂的参考。

二、 结语

选择汤剂还是丸剂,不仅要因病而论、因人而异,还要能够充分考虑药材的制剂工艺。别看中药丸剂汤剂制药简单,要更大程度地保留药材的有效成分、保证疗效质量,背后还有大学问!随着对传统中药的研究与创新,在现代分析技术的支持下,中药制药不再只依靠人工经验和较传统的质量分析、评价、控制方法来指导生产过程,图像分析技术、生物传感技术、光谱及其成像技术、指纹图谱技术等技术轮番上阵,为中药品质保驾护航,中药的制备过程越来越精确,中药的药效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资料来源参考】

  1.医药经济报公众号-e药房 | 丸散膏丹酒露汤锭,中药传统剂型你都了解吗

  2.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公众号-【中药小课堂】你对中药丸剂真的了解吗?

  3.甘草国医公众号-开汤剂还是开丸剂?4个分析思路能帮您

  4.吴思俊,张晓阳,郭抒博,周桂芳,陈伟,李文龙. 中药丸剂生产过程控制及质量表征技术研究进展[J]. 分析测试学报, 2023, 42(8): 1012-1025.